适当共情,有助于关系的发展和推进;
过度共情,只会让你越来越痛苦,身心俱疲,甚至毁掉你的生活。
-01
合理的共情,是一个人善良的天赋
什么是共情?
简单来说就是:换位思考的能力。
在关系里,能够做到共情的人,往往能更好地跟他人相处,有更强的能力去维系感情。
在爱情中:
共情能力强的伴侣,能够及时察觉到你的情绪变化;
TA懂你为什么难过,为什么高兴;
明白你为什么愁眉苦脸,心情抑郁;
跟共情能力强的人在一起,会让你感到舒适、愉悦,有种灵魂伴侣的感受。
在社交中:
跟共情强的朋友相处,不会让你感觉那么累;
TA很有分寸感,知道什么话该说,什么不该说;
知道什么事情能做,什么事情不能做;
不会占你便宜,也不会让你受委屈。
和这样的人做朋友,事半功倍;
许多话,不需要明说,但对方都懂。
拥有共情能力的人不多,因为这是一个人身上难得可贵的品质,是一个人内在善良的表现。
也只有善良的人,才懂得共情;
自私的人,眼里从来只有自己。
举个例子:
几个朋友一起聊天。
有一个人聊到了你的痛处,甚至还当众取笑你;
你的情绪瞬间传递在脸上,大家都察觉到你在生气,唯独他继续取笑你。
这个时候,共情能力强的人,就会站出来转移话题,巧妙地安抚你的情绪。
能够及时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变化,感知他人的心情,这就是共情人的特征之一。
有些人,是完全无法做到共情的。
只认自己的理,只考虑自己的感受;
只在乎自己的情绪,只在意自己的需求。
至于他人?无所谓。
-02
过度共情,会让你陷入抑郁
不止一位向我咨询的人,都问我过一个类似的问题:
“为什么我处处都为别人考虑,可别人却不愿为我考虑?”
“为什么我对他们特别好,他们却不知道感恩?”
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?
“会哭的孩子有奶吃”。
在感情里,懂得示弱的人,总是被在意;
在社交中,懂得撒泼打滚厚脸皮的人,总是不会吃亏;
在父母眼中,会哭的孩子,总能得到更多的偏爱。
而过度共情的人呢?
1、委屈自己,成全他人
想到了阿德勒心理学中的一个小故事。
女生去买蛋糕,但柜子里面只有一块;
排在她后面的女孩子,也想吃蛋糕。
女生没有一丝犹豫,直接跟老板说:“我要这块蛋糕”。
女孩的妈妈跟女生说:
“你能把这块蛋糕让给我们吗?我女儿也想吃。”
女生说:“不可以,我也想吃。”
合理共情的状态是:
“我理解你,但我不会牺牲自己的利益,去成全你”。
过度共情是:
“我理解你,也心疼你,所以我放弃自己的利益,委屈自己成全你。”
本质上是不一样的。
过度共情,最后会让你陷入委屈——后悔、烦躁——焦虑——抑郁——痛苦自我攻击的状态。
第二:过度共情,会让你越来越痛苦
不可否认的是:
每一个共情能力异常强大的人,内心都特别敏感。
比如:
很喜欢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,把自己代入对方的生活;
看一部剧,一本书,就哭得稀里哗啦,将自己代入角色;
看到别人过得不好,把自己代入,也感动了一番。
这种状态,不能说完全不好,只能说一点也不好。
你很善良。
但你的善良,建立在对自己的伤害之上;
你的共情,建立在对自己的欺骗和焦虑诱导的基础上。
每个人的情绪,都承载在一个气球里。
合理的共情,理解,能让气球保持合适的大小,轻盈地飘起来;
过度共情,会让气球越来越涨,直到炸开。
当气球炸开,你内在的情绪和能量就乱了。
接下来,等待你的是因焦虑而产生的抑郁;
因焦虑而产生的敌意;
因焦虑而产生的嫉妒与自我贬低。
-03
如何控制自己的共情能力?
大道理都懂,关键在于如何从微小的事情,慢慢改变。
谁不知道委屈自己,这种心态不好?
但就是改变不了为他人着想的本能。
如何尝试去改变?分享两个实操性比较容易的小办法。
第一:“你们先吃”变成“一起吃”
举个例子:
一起在外面吃饭。
大家不好意思动筷子,你也不好意思先吃;
但你确实很饿,又考虑别人不吃你先吃会不会不太好。
这个时候,你可以说:
“来吗,别客气,大家一起吃,尝尝这道菜,很受欢迎的。”
举一反三。
让别人先,换成大家一起;
因为太共情的你,很难一开始就做到“我先满足自己的需求”。
所以只能折中。
什么时候你能做到:
“先满足我自己的需求,先感知我自己的情绪,先爱自己”;
到这一步,你就真正能够掌控你的心了。
一切,都随你的本心动。
第二:养成“本能拒绝”的习惯
回忆一下:
当别人麻烦你的时候,你是不是很难拒绝?
明明很委屈,对你来说也比较吃力,可你还是选择接受?
接受越多,越痛苦;
迎合太多,越痛苦。
想要改变这些,就从“拒绝”开始吧。
别人找你借钱?
“不好意思,我太穷了”
别人让你帮忙加班?
“不好意思,我没时间”
不想帮忙,就果断拒绝;
不愿接受,就果断拒绝;
让你不舒服,就直接表达你的情绪。
除了家人,没有谁真的值得你“放弃自尊”去迎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