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的电视剧《女心理师》中,大家看了吗?关于讨好型人格莫宇这个单元,实在是太真实了。
很多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莫宇的影子,经常无意识地讨好别人,在生活中,面对别人的要求,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,都拉不下脸来直接拒绝。
小到帮别人处理一份文件,大到借钱,为别人的人生买单,甚至牺牲自己的生活,宁愿委屈自己,只想换来他人的认可和接纳,到最后却发现事与愿违。
这样的莫宇太让人心疼,更让人心疼的是这是当代社会大部分人的现状。
在心理学上,我们称之为讨好型人格。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的感受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。
讨好型人格的表现
一般讨好型人格会有以下几种表现:
1.别人拒绝你时轻描淡写;而你拒绝别人的时候,感觉自己犯了天大的错。
2.帮别人忙时,比做自己的事情更加小心谨慎,甚至觉得这是自己的本分;而自己从不会开口要求,因为担心被拒绝。
3.和别人在一起时,总是怕冷场,一直主动去找话题。就连在微信上聊天,没有秒回都会心存愧疚;每次都会仔细斟酌自己的措辞和表情,对话框里的内容写了又删,总怕说错话。
4.不敢表露出坏情绪,不敢哭,因为怕自己的负能量会影响到别人。
5.别人借了自己钱,不敢谈还钱的事,实在活不下去了开口要求还钱,仿佛是自己做错了事情。
6.极度敏感,小心翼翼害怕得罪人,每次评论一件事要想好久措辞,评论了怕朋友不开心,不评论也怕他们不开心。
7.一天不敢发太多朋友圈,怕打扰别人,怕别人觉得自己很烦,聊天经常撤回,朋友圈经常秒删。
讨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?
1. 自身接纳度低,自我认知不够
因为自卑所以通过别人的态度去获得自信。他们对自我的接纳度很低,无法在内在世界中建立起客观良好的自我认知。由于自身价值感的匮乏为了逃避关系的破裂所受到的伤害,选择了一种“额外支付成本”的方式去维持关系。与两性关系中的“跪舔”“舔狗”行为类似。讨好型人格的内心大多是:
“我多付出一点,你只要不嫌弃我就行”
“我帮忙总没有错吧,帮了你你就欠了我人情,就能够和我好好处了”
“我对你好,你不对我好,或者背叛我就是你的不对了!”
某种程度上来说,讨好行为,也是一种索取行为,背后是想要价值交换的。
而交换的大多是些无形的东西,诸如更多的情感投入,别人的爱,别人的认可。
2. 原生家庭
心理学家米基·法恩曾说过: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童年创伤,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“无条件的爱”。
换句话说,习惯对别人讨好的人,或许是源于父母有意或无意地“训练”。
《女心理师》剧中的小莫就是这样,小时候性格内向,受过校园暴力,回到家告诉了父母,而父母给他的教育竟然是:
“你要多反思自己”
“忍一忍就过去了”。
于是,他学习到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遇事就选择“忍一忍”,别人开心就好,而自己的内心渴望被极度压抑着。长大后,他仍然会用这一套行为模式对待他人。本来应该向外流淌的攻击性,却变成了对内一次次的释放。“讨好别人就能有利可图”,更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错误引导,也是错误的认知!
如何修正讨好型人格?
1、建立边界感
讨好型人格的人有一个误区,即:他们认为别人不开心,可以通过自己的讨好行为来“治愈”。换句话说,“别人的情绪,与自己有非常大的关系”而这,正是“边界模糊”感造成的。我们说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也就是我有我的生活,你有你的事情,你我之间只是朋友。而你的“热心”就会跨越你们之间的界限,会在无形中给到对方压力,也给自己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,还会慢慢让别人习惯你的付出,认为是理所当然。
2、接纳自己,建立价值感
试着放下恐惧,全然地接纳自己。给自己多一点宽容和欣赏,用力抱抱自己,再跟自己说:“渴望被爱,被在乎,是正常的,每个人都这样,我也一样”。
结合自己的爱好,或者特长,去学习,去锻造,做一个有“结果”的事情。如果你实在是没有主意,那就试着死磕自己一下吧,比如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,读书,锻炼,收拾屋子。这种养成类的积极的生活方式,能够帮你做熵减,活出主动性。
慢慢你会发现,你的欲求自给自足,不再奢求在关系中的索取与主导地位外在的评价,好与不好都无法搅动你的内心了在每一次坚持与正反馈中,你的自我效能感慢慢增强,不再依赖于外界的评价了因为,你的内心,有了根!你塑造且认定了自己的价值!
3、尝试麻烦别人
讨好型人格往往“画地为牢”,他们普遍不敢麻烦别人,生怕自己会给别人添乱。可是,关系的本质就是交换,你的每一次“求援”都是一种关系发展的信号,敢于麻烦别人,敢于表达出自己的需求,才能让关系流动起来。
别人在帮你的时候,并不会瞧不起你,而是对关系有种良性期待,这时候你再运用你的“讨好型人格”,给予正回馈,健康的关系就这样被建立起来了。
最后,要记得把你最宝贵的精力,献给你最亲最近的人!
因为ta们才是值得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