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上一直有人抱怨彩礼不合理,印象中前些年是抱怨、指责高额彩礼,近些年正常水平的彩礼都受到责难。彩礼、嫁妆是习俗,国家法律对彩礼、嫁妆是没有明文要求必须给的,双方家庭自行商量,自愿为原则。
彩礼、嫁妆在如今这个时代那就是双方家庭给一个新家庭的扶持。社会是分阶层的,每个人所处的阶层是不一样的,不同阶层的人生存条件和环境千差万别。面对同一事件,不同阶层的人做出的选择就不同,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,趋利避害。利己是本能,不能说对错。
面对彩礼、嫁妆这件事,有的人坚持必须要有;有的人不在乎,有就有,没有就没有;有的人坚持不要。这都是选择,谁若想说他人的选择错了,先看看自己和别人的处境是否一样。
任何一个年代都有索要高额彩礼并且不陪嫁妆的人家,但是这毕竟是少数。卖女儿的名声不好听,大多数人家还是要脸的。
抱怨彩礼高的男人,难不成遇到的女人都是只索要高额彩礼不陪嫁妆的?
如果男方不幸碰上了这样的人家,你可以说他们家卖女儿。这种人家不适合结亲家,受不了直接不娶就行了。
一般来说彩礼和嫁妆是相当的,低彩礼低嫁妆、高彩礼高嫁妆,甚至嫁妆远高于彩礼,这种情况怎么好意思抱怨的?合着只想要女方的嫁妆,不想给彩礼?
有网友问:如果我不要嫁妆,不想给彩礼有错吗?
敢情是知道还有嫁妆这回事。这是明知道给彩礼就会回嫁妆,自己横竖是不会吃亏的。不吃亏给彩礼还那么勉为其难,真吃亏还不得跳起来。
有网友说:有的男人一提彩礼就抱怨,你和他提嫁妆他就急,不提嫁妆他更急。
这是什么意思,女方倒贴才高兴是吧,转头到处和别人说自己娶老婆没花一分钱,老婆还带了一堆嫁妆过来?
还有网友说:有的男人在结婚这件事情上,什么便宜都想占,什么委屈都不想受。
网上有个帖子:一个男人想高攀白富美,他觉得白富美什么都不会向他要,会倒贴,结果被白富美踢出局了。然后网友评论:男人哪来的自信,觉得女人都是傻子吗?
有人说男人结婚时会考虑女人的综合条件,尽可能找门当户对的或者上娶,下娶的概率很低,除非女方自身条件优秀到男方可以忽视她的其他条件。其实在择偶这个问题上,大多数女人和男人考虑得差不多,选择势均力敌的。“傻”女人有,但是不多。
如果男方真出不了彩礼,想娶媳妇总要表现一下诚意吧,比如让孩子随母姓,这不是入赘,仅仅是放弃孩子的冠姓权。
男性不用觉得孩子随母姓自己就吃亏了。摆事实、讲道理,大多数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并不是受益方。婚姻给女性带来了什么?繁重的家务、抚育后代、事业受阻,仅仅生育这一项就对女性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损伤。
很多男性会替女性分担一些,但是大部分依旧是女性承担。别觉得女性计较,说女性计较的大多是既得利益者还有他们的帮凶。
大多数孩子确实随父姓,但是随父姓不是天经地义的,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,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。
新中国成立后,法律规定冠姓权男女平等,子女可以随父姓,可以随母姓。孩子随母姓并没有侵害男人的权利。谁都别用传统说事,传统上随父姓难道就天经地义?传统还男尊女卑、三从四德、重男轻女呢,难道也天经地义?
婚姻制度的起源是一种产权制度。在远古时期,男女之间的交往是没有任何限制的,此时的情况是“知其母而不知其父”。婚姻制度起源于父系社会,具有很强的男权主义思想,比如物化女性,把女性财产化。
有人说婚姻对于现代人来说,越来越成为了一种选择,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,而不是必须,这并不是不可能。
大多数人认为,传统男婚女嫁,女人做上门媳妇理所当然。什么是传统:世代相传、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、文化、道德、风俗、艺术、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。积极的传统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,保守和落后的传统对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起阻碍作用。
如今是新时代,不是旧社会,积极的传统可以留下,保守和落后的传统该摒弃就摒弃。
经济能力是结婚的必要条件,穷困潦倒大概率是要孤独终老的,如果男方没有结婚的经济条件,那么可以选择做上门女婿。
上门女婿也就是入赘,这并不是当今社会新出现的产物,入赘的起源,先秦时即已存在。
旧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盛行,入赘受到鄙视。就算时至今日,传统男性大多接受不了入赘。但是对于没有结婚能力的男性来说,入赘不失为一种选择。再说如今的上门女婿和旧社会的入赘还是有区别的,自己不用改姓,也可以赡养老家父母。
选择娶妻,男方给彩礼女方回嫁妆;选择做上门女婿,男人既不用给彩礼,也不用回嫁妆;有的女方家大方,还会给男方家里一笔钱,类似于女方给男方的彩礼,不要求带回。怎么算男方都不亏。
不吃亏的事情,为什么男人不愿意?大多数男人默认上门女婿没面子还受气,就纳闷怎么没人承认上门媳妇既吃亏还受气的,谁也没比谁好过啊。
无论对谁来说,经济实力强才是底气,努力提升自己,好好挣钱才是正道。实力不行别想着占便宜,占了便宜别想着不受委屈,更不要想着道德绑架别人,不是谁都吃这一套。